当前位置: 主页 > 高考聚焦 >

复读生如何度过这一年

时间:2018-03-15 15:20 来源:未知 作者:博大管理员 点击: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学生应该如何做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一、学习要有技巧

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天给他的学生上课。他说:同学们,我们今天不讲哲学,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,把手往前摆动300下,然后再往后摆动300下,看看谁能每天坚持。过了几天,苏格拉底上课时,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,结果,90%以上的人举起了手。过了一个月,他又要求坚持下来的同学举手,只有70%多的人举手。过了一年,他又同样要求,结果只有一个人举手,这个人就是后来也成为了大哲学家的柏拉图。

      有一个法国谜语,也是一道的数学推理题,叫“荷花塘之谜”是这样说的:如果池塘中有一朵荷花,每天的面积扩大两倍,30天后就会占满整个荷塘,那么第28天的时候荷塘里会有多少面积的荷花?我们可以算出来:从四分之一面积扩大到整个面积需要两天,也即第28天,荷塘里会有四分之一面积的荷花。

  题目很简单,但它背后蕴含的道理却不简单。对每一朵荷花而言,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一样的,在第29天到来之前,它们费心尽力,也只完成目标的四分之一;而最后的两天却如有神助,拓展了绝大多数。

     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个道理。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发生质变的飞跃的。而这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是艰苦的缓慢的,是一定要学会持之以恒、循序渐进的,要远离浅尝辄止,千万别奢望一步登天!越是接近顶峰,就越是困难重重;越是到了高三,学习就越不容易。拿破仑有句名言:“当最困难的时候,就是离成功不远了。”第29天,也许是最困难的时候,但也正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,只有努力坚持,只有对目标锲而不舍地追求,才能迎来荷花满塘。我们在紧张的备考中,要胸怀自己的目标,凭每日细小的进步和成功去创造高考的辉煌,驽马十驾,功在不舍;牛步虽迟,可达千里!行百里路半九十,让我们谨记:不要输在第29天。

二、要学会坚强

      高三复读这一年,注定是乏味的,劳累的,甚至是痛苦的。到了高三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夜以继日,什么叫收效甚微,什么是屡战屡败,什么是屡败屡战。面对挫折,选择放弃还是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,取决于你对成功的向往与渴望,取决于你的执着与顽强。成功是蕴含在失败的苦闷和不懈奋斗的汗水中的。在失败面前要学会坚强,要有斗志和勇气,才可以享受到真正的奋斗的乐趣。我们要与自己的胆怯与懦弱、虚荣与懒惰战斗。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力量,只不过被时间埋没,被意志影响,被习惯消磨了。有这么一个故事:在大海上,有一片礁石,在礁石的背面,风平浪静,藏在其中的珊瑚虫显得死气沉沉,毫无生机,而且死亡率极高;在礁石的外面,巨浪翻滚,生存于此的珊瑚虫却显得生机勃勃,光彩夺目,并快速地生长繁殖。巨浪的冲击无疑就是珊瑚虫生存的必要条件。人在一定的程度上与珊瑚虫是一样的,也需要冲击、磨擦、锻炼,高考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第一次大的考验,经受住了这次考验,你也将像珊瑚虫一样光彩照人。高三会有许多不如意,同学们,当你笑的时候,全世界的人都在和你一起笑;当你哭的时候,全世界只有你自己在哭!欢乐可以同享,而痛苦必须你自己勇敢坚强地承受,即使最爱你的父母也替代不了你,也没有办法。你一定要把它看成是历练生命的机会,要义无反顾地迎上去。只有走好高三,羽翼才能丰满,才能振翅高飞。

三、懂勤奋刻苦

      最慢的学习方法,就是最快的学习方法;最笨的学习方法,就是最聪明的学习方法;最踏实的学习方法,就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。每天按照计划去做,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,把规范当作一种习惯。要重视细节,最忌眼高手低,一看就会,一做就错。

      俗话说:熟能生巧。想要考得好,就得多做题。卖油翁的故事,同学们耳熟能详,“此无它,唯手熟尔。”贝克汉姆的球技很好,怎么练出来的呢?方法也很简单,就是在整个球队集训完之后,他一个人再练半个小时,一脚一脚的冲着球门踢。想取得成功,方法只有一个,就是一次一次反复地去做,一直做到娴熟自如,没有人比得上你,你就是领军人物。

四、要讲方法、摸规律

      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,并把它做好。多错一道会做的题就等于浪费了你双倍的时间。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,有方法可找,有规律可循。经过摸爬滚打,探索思考,总结经验,不断探求正确的方法。掌握了方法,具备了能力,摸清了规律,就会提效率高,就能驾御知识,就一定会大有收获。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。

五、宁静才能致远

      高三复读是宁静而寂寞的,因为少了欢声笑语,少了丰富多彩,少了悠闲、逍遥和惬意,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。岂不闻:宁静致远,淡泊明志,专心致志,心无旁骛吗?环境的安静是我们读书所需,心灵的安静更是读书所需。更何况这种寂寞与安宁又是相对而言的。在别人眼里你也许是寂寞的,但你身处其中,自有别人看不到的风景:基础的日渐扎实,知识的日趋丰富,能力的飞速提高,思维的缜密成熟。纷乱的智慧之光得以聚焦,模糊的意识观念日益清晰,混乱的知识结构走向有序。我们思考着,摸索着,拨开了迷雾,渐渐的,眼前展开了一个开阔的天地,我们豁然开朗。胸中绘无限景致,心头挂欢声笑语。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激动、快乐和幸福的?只不过如今我们拥有的是与以往不同的深层次的快乐和幸福。

六、会适度休息

      起早不贪黑,贪黑不起早。每天中午要睡一个午觉,虽然很奢侈,但是很有必要。美国陆军训练所有一句话,“记住你不是超人。”我们同样也要记住这一点,我们不是超人。我们应该及时调整状态,应该及时的休息,并且还要学会随时随地休息。英国的前首相丘吉尔,参加过战争,当过战地记者,学过油画,指导英国人获得了二战的胜利,一年中写了许多的著作,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。问他是什么能够让他的精力始终这么充沛,他回答:“能够坐的时候我绝不站着,能够躺着的时候,我绝不坐着。”说的就是要时刻的注意休息,以便自己在真正需要工作和学习的时候,全部的投入。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家长应该如何做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家长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变化,又是孩子最亲密的人,最容易以言行影响到孩子。因此,帮助复读生调整好心态,家长责无旁贷。博大高补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,以供参考.

 1.尊重孩子的人格

人和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,要互相尊重。家长和孩子在人格上就是平等的,孩子要孝敬父母,尊重父母的人格,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人格,这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最基本的心理前提条件。

有些家长抱着这样的观点:“我是你老子,我有教育你的权力,你就应该听我的,你不能和我平等,不能没大没小。”这样不对,对孩子极不公正。

孩子高考落榜进入复读,大人不能欺侮孩子,不能给孩子心理压力,不能给孩子加码:

“你就应该给我考好!”

“你就得明年给我考上某某大学!”

“你就应该给我考500分!”

孩子不是为家长而高考,而是为他自己。家长这种指令性的规定,对他不仅人格上不尊重,还会误导他对自己不负责任。

还有的家长习惯于威胁孩子:

“明年再考不好可小心点!”

“想想你的下场是什么!”

这些话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,更糟的是让孩子对原本最亲的父母产生畏惧感和不信任感。

家长只要尊重孩子的人格,孩子也会把心里话说给家长听。在复读过程中,家长和孩子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同意见和想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由于大家的经历、处境不同,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,这些都没有关系。关键在于大家要善于交流意见,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。

当然,家长尊重孩子的人格,也不要忽视对孩子的指点和必要时的一些批评。

2.营造宽松、和睦、温馨的家庭气氛

孩子在复读期间,父母更要努力使家庭中充满温馨、关怀的气氛,使孩子得到心理安慰。家庭成员对孩子多一分微笑,少一分叹息,孩子自己就多一分自强不息,少一分自暴自弃。

3.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

学习环境是否安静对学生的心态有一定的影响。特别是复读生,由于高考的失利,心里不太安宁,甚至有些烦躁。因此,复读生的家长更要注意为孩子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,让他安心学习。

第一,尽量减少会客。孩子处于复读期间,一般不大愿意见客人。因为有的客人不一定知道他落榜的事,可能见了面会提出“上哪个大学了”一类的问题,勾起孩子的黯淡回忆。所以,孩子通常会回避家里来的客人,弄得气氛非常尴尬。在孩子复读期间,特别是9月到12月,家长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在家里会客。如果必须与人约见,不妨找一个外面的场所。

第二,电话里长话短说。家长和亲朋好友通电话,尽量有什么事说什么事,不要拉家常。有时候聊得时间一长,情绪越来越高,声音也越来越大,自己还意识不到。别忘了孩子需要一个安静、和谐的学习环境。

第三,电视音量放低。家长晚上看电视的时间不要太长,不要让房间里整整一个晚上都吵吵闹闹的。就算是新闻联播,也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,更不要说那些他喜欢看的电视剧和电影了。另外,电视的音量也要尽可能地调低,让孩子在自己的房间听不到为宜。

4.不要帮倒忙

孩子在复读期间,看什么书、买什么书由他本人决定,如果孩子有时比较忙,委托家长帮着买一些辅导材料,家长就按照他的要求买,不要自作主给孩子买参考书,实际上却打乱了孩子的学习计划,与学校的教学布置相冲突。

好的复读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教学计划和步骤,让孩子跟着学校老师的进度向前走就可以了,家长不要好心帮倒张。

复读学校会发一些教材,老师也会建议孩子看一些质量好的、针对性强的参考书和题集。有的家长一片好心,想为孩子的学习出点力,到书店里忙。